长期以来,我们认为顶尖球员获胜的秘诀在于赢得关键分的能力超强。
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就是经常被拿来作为证明这一观点的典型人物。纳达尔被视为意志力超强的典范,那句著名的“把下一分当做最后一分来打”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德约科维奇则是著名的“大心脏”球员,他经常在关键分上有超强的表现,这是他屡获奇胜的重要法宝。
无论是纳达尔抑或是德约科维奇,评论员们在评价这些顶尖球员们时往往会说,他们都能在关键分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状态;而那些不知名球员之所以落败,往往归咎于关键分时心理崩溃、大失水准。总结起来就是,顶尖球员在关键分时能进一步提升水准,而普通球员到了关键分时水平会打折扣,这是导致两者胜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确实如此吗?
近日,英国四名研究人员对此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顶尖高手在关键分时的胜率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一研究结论颠覆了我们以前的固有认知。
这四名研究人员包括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塞缪尔·J·维因(Samuel J Vine)、马克·R·威尔逊(Mark R Wilson)和来自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的迈克尔·艾森克(Michael Eysenck)。
他们将2016-2019年中的12届大满贯男单和女单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涵盖了超过65万分的胜负。他们将这些分数按重要程度划分为5个压力等级,研究球员在不同压力等级下分数的归属,试图找出压力与得分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打到决胜盘4-5时,若发球方0-40落后,此时他的压力是最高等级;而男球员在先赢2盘或女球员先赢1盘后,发球者又以5-0领先,这个时候压力则是最低等级。
研究人员的第一个发现是,球员在最高压力等级时。他的非受迫性失误发生率要远远高于最低压力等级,经数学模型推算,前者的非受迫性失误发生概率是后者的1.75倍。
并且,当球员犯下非受迫性失误后,他在接下来这一分再次犯错的概率会显著增加。与此相反,当球员在压力下拿到1分后,他再得1分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这正如我们在网球比赛中经常看到的那样,球员的状态在某段时间内会出现持续低迷或持续火热。也就是说,压力和犯错会相互作用,形成“压力—犯错—压力增大—继续犯错”这样的恶性循环,或者是相反的良性循环。
四名研究人员的第二个重要发现是,顶尖球员在面临较大压力时,他们的表现并没有比平常更好。
他们将所有球员制胜分和非受迫性失误的分布状况绘成了点状分布图。结果显示,无论是获胜者还是落败者,他们在面临较高或较低压力时制胜分和非受迫性失误分布基本一致。
就总体来看,获胜者在压力下保持了正常发挥,落败者在压力下也没有明显的崩溃。也就是说,顶尖球员在有压力的关键分时表现与平常基本一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他们在关键分时有明显超出平常水准的表现。
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了NBA比赛之中。在比赛的最后5分钟之内,尽管主力得分手可能投了更多的球,但他的命中率并没有明显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在面临压力时,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呢?
正如四名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的那样,“在面临压力时。提前考虑下一分的击球策略显然会带来好处,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也就是说,在出现一个令人沮丧的非受迫性失误之后,你仅需对错误作简要分析,然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下一分上。
在读到上述研究结论时,我自然就想到了今年美网女单冠军拉杜卡努说的一段话。尽管有人对拉杜卡努最近频繁霸屏心生反感,我还是决定将她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在很小的时候,我在球场上会非常沮丧和情绪化,(每到这时候)我很快就被打倒了。我的父母不喜欢那样,所以我很早就树立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在面临压力时保持冷静。”
这大概就是拉杜卡努最重要的成功秘诀。(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