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一个群体是无论怎么骂都没问题的。
官方不会为其撑腰,也没有粉丝「心疼哥哥」~甚至在除夕夜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白云大妈在面对「什么运动让人更揪心」这个问题时,也不会照顾该群体的感受。
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中国男足!
前几天足协又双叒叕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事情是这样的。
「2022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还剩四个主场比赛。来中国前,马尔代夫和叙利亚有球员检测出新冠阳性。按照国际足联的防疫标准,其余球员是可以参赛的,但按照中国的标准,不行。
于是足协面对两个选择:要么弃权剩余四场,要么换个中立场地(阿联酋)比赛,但名义上中国还是主办方。所以中国依然要花钱提供其他几队的住宿、饮食和当地交通。
足协选择了后者,于是舆论哗然,纷纷指责足协「丧权辱国」。
说句实话,这件事上我觉得足协也没办法,毕竟如果直接弃权,可能会被骂得更惨。何况同过去足协有过的骚操作比,这真的不算啥。
比如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足协在05年出规定:中超每场必须有两名U20球员登场。因为三年后他们刚好符合国奥U23的年龄,所以多给锻炼时间。这下让俱乐部叫苦不迭,20岁以下的毛头小子上场不容易坑人吗?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深圳队在比赛快到尾声的时候先换上小将张辛昕,一分钟后又用小将黎斐换下张辛昕。
这种机智的手段也很快让足协发现这个政策太扯淡,于是不久后就被废除。
再比如06世界杯预选赛最后一轮,中国vs中国香港、科威特vs马来西亚。中国和科威特积分相同,净胜球少一个,所以国足必须在香港身上刷到足够的净胜球,才有希望出线。
这就是足球比赛中的默契球,而中国香港队也非常配合,最后十分钟让国足连进三球,刷了个7-0,另一场科威特6-1横扫马来西亚。
现场的足协官员却闹出了连规则都不了解的笑话,上报体育总局,说净胜球追平,要和科威特打附加赛了。但规则上说的是,净胜球相同的话比进球数,而中国少了一个,惨遭淘汰。
这次的乌龙事件让全国球迷从天堂又坠到了地狱。
从足协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骚操作中,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球迷说「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是两种运动」。在中国足协的英明领导之下,国足目前这个成绩可以说算是中规中矩了。
个人觉得足协最大的问题在两个,一是外行领导内行。
上世纪的足协主席,比如年维泗、李凤楼等人都是专业球员出身。或许是巧合,上世纪国足虽与世界杯无缘,但在亚洲还能称得上是大杀四方。
被称为中国足球教父的年维泗
2000年新主席阎世铎上任开始,中国足球就进入了外行领导的时代。
如果说研究了七年足球的阎世铎只能算是半个门外汉的话,田径出身的谢亚龙、教育学理论硕士韦迪、乒乓球名将蔡振华以及现任的国企老总陈戌源。都几乎和足球没什么渊源。
因贪腐问题入狱的谢亚龙
而我国的篮协主席是姚明、乒协主席是刘国梁、羽协主席张军都是该项目的名将。
要知道,作为世界上关注度最高、观众最多、商业吸金能力最强的运动。足球与其他运动的经营方式有着巨大差别,在足球上让外行领导内行,也就难免不会闹出「火箭要用柴油」这样的笑话。
第二,就是足协官员只对上负责。
在欧洲一众足球发达国家里(为啥说欧洲,因为阿根廷足协可能还不如中国足协),足协是盈利性的民间社会团体,足协官员也是由国内的各俱乐部选举推出。
而我国的足协官员则来自于政府部门,即体育局的任命。被上峰委任的官员往往只对上负责,这种逻辑直接体现在急功近利上。
每逢双数年,就是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这样的体育大赛年,能否在这些国际赛事中取得突破,关乎着足协官员的政绩。所以「冲刺奥运」、「冲刺世界杯」这样一锤子买卖的口号也就屡见不鲜。
而「青训」这种周期长、见效慢却真正有益于提升成绩的做法,就往往被足协官员忽略掉了。
培养出一代好的球员需要八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西班牙曾经一直被笑称「预选赛之王」,一到正赛就萎靡不振。但正是其重视青训,在拉玛西亚青训营的一代球员井喷之后,形成了西班牙大赛三连冠的班底。
德国在04年欧洲杯经历了小组出局的耻辱,此后痛定思痛,大力投入青训,在10年后的巴西世界杯上,成长起来的85后、90后球员帮助其夺得了大力神杯。
而按照中国足协的调性,这种慢慢培育的套路很难落地。毕竟没有哪位足协主席能够等这么久,自己花精力青训,成绩让下任或下下任领导拿了。毕竟没人想干这种赔本买卖。
除了足协的问题外,我还想说说大环境的问题。
虽然中国足球被骂了这么多年,仿佛极具关注度,但足球在我国其实并不是主流运动。
有人总说「14亿人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以此来嘲讽国足无能。但这话说得并不对,因为没算明白一个账:
我国有14亿人不假,但足球人口到底有多少?
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我写过文章,当时我国注册球员人数众说纷纭,就算取最大值,也只有70万。而人口只有八千多万的德国在这一数据上是600万,邻国日本也达到了110万。
换言之,国足是从70万人里选出来的,德国国家队是从600万人选出来的。
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足球氛围并不浓厚。
巴西街头经常会看到拿着易拉罐当球踢的孩子;英格兰职业加业余联赛有十几级之多;德国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日本在初中高中阶段就有全国范围的足球大赛,可谓全民参与。
这氛围和足球小将差不多了
这在我国一线城市以外就很少看到了。
究其原因,当然有中国地价太高、盖足球场不划算,所以场地少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来自社会层面。
以足球的两大中心——欧洲和南美举例对比。前者福利制度完善,普通百姓生活水平较高,后者阶级固化严重,贫富差距巨大。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足球的欧洲小孩,你大可以放心追逐你的足球梦。即便18岁的时候教练告诉你成不了职业球员,你照样可以考大学,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便不考大学,当个蓝领工人,也能吃牛排,住大豪斯。
如果你生在南美,那足球就是你为数不多逆天改命的出路。没有足球,你恐怕只能一辈子活在贫民窟里,或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加入黑帮,几年后血溅街头。
也就是说,在欧洲和南美,前者怎么着也不会差,后者最坏也就这样了,孩子们投入足球中合情合理。
我国则和这两个地方都不一样。
考大学、找个体面的工作,依旧是大多数人过好生活的最佳路径。
而走足球道路的孩子大多会放弃文化课学习,若成年后无法成为职业球员,你再让他高考?别开玩笑了。
换成你是家长,你会愿意让孩子放弃高考,去博足球这华山一条路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也就是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状态,都让我对中国足球短时间内的未来保持悲观。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在国足失利时又有了调侃编段子或者谩骂的材料而已,喷几天也就忘了。
除了球迷,没人会真正关心他们。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作者/丹尼尔
排版/稿新结
- End -
往期精彩
觉得文章不错
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