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2-0轻取恩波利,在联赛还剩8轮时巩固了14分的领先优势。
数学意义上,国米确保了连续第七个赛季锁死欧冠资格。虽说14分优势在握,谈什么欧冠资格有些不合时宜。但正如意媒强调:从国米一度连续6个赛季无缘欧冠,再到张康阳时代连续7年入围,这证明国米的竞技,走在正确的路上。
谁是此战的最佳球员?
最热门的三人,揭示了一种现象。
此战国米平了20年纪录:派上了6个意籍球员首发,近20年来,6这个数字就是国米意甲赛事里的单场最高纪录。
迪马尔科首开纪录,成为国米近20个赛季来。单赛季参与进球(5球6助攻)第3多的后卫/翼卫,仅次于2009-10赛季的麦孔(参与17球)和2020-21赛季的阿什拉夫(参与15球)。
巴斯托尼连续三场联赛贡献助攻。如今后卫已成为国米大杀器——球队过去5个进球,4个都是由后卫球员攻入,算助攻,数据更大了。
个人会把本战MVP评给巴雷拉。
全场跑动最多。89次触球。70次传球,成功率95.7%。4次过人,成功率100%。2次铲断,成功率100%。5次夺回球权。他7次制造了威胁传球(射门前的最后一传),这在意甲赛场可谓是多场一见。
赛后国米助教盛赞:“这是巴雷拉踢出最高水平的一个赛季!”
总之,在这场意籍球员出场人数平纪录的比赛里,意大利诸星霸占了单场最佳候选人的席位。如此盛景,使得人们意识到,本土球员在国米的分量、角色的变化。
不妨来捋一捋这些年来的变化吧。
苏宁入主国米初期,国米中国办公室反复强调,球队确立了两个方针,笔者也为此撰写了很多文章。
其一,增大本土化。其二,追求“广积粮、缓称王、水到渠成出成绩”,在财政投入方面量力而行,拒绝豪赌一波后难以为继。
后一个方针,在孔蒂时代单赛季烧出1.85亿欧元引进卢卡库、巴雷拉、阿什拉夫等人的过程中被打破。事实证明,此举虽然带来了冠军奖杯,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国米财政形势急转直下,以至于如今都没翻过身来。是非功过,也许多年后,时间才会沉淀出答案。
但加强本土化的方针,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延续至今,8年的坚持,使得人们清楚感受到了“量变到质变”。
可以把这8-9年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资入主之前,意籍球员在国米可谓是“可有可无,没太多存在感”。
托希尔掌舵国米连年无缘欧冠的那段时间,比如2015-16赛季。国米号称有4个意籍球员,其中埃德尔是归化的,起不到经典本土球员的更衣室作用;三门贝尔尼是凑数的;桑顿是铁板凳,只有丹布罗西奥能起到一定竞技作用,但他显然不算什么明星大腕儿。
托希尔还要清洗拉诺基亚,这无论对球队还是对球员都不算高招。
第二个阶段,是孔蒂时期,意籍球员在国米扮演的作用是“辅者、保下限”。
比如国米上一个联赛夺冠赛季的2020-21赛季。欧冠出局后,球迷们歇斯底里就像如今一样,舆论疯狂开喷也像如今一样,球队士气低迷。
特殊时期,孔蒂充分利用本土球员态度好,执行力更强的优势,委以重任,于是拉诺基亚、丹布等球员连场建功,帮助国米度过那段煎熬期。
那个赛季国米顺利夺冠,主要靠的是卢卡库、哈基米等外籍大腕儿,可度过赛季最凶险的那道坎的过程中,意籍球员起到了关键的托底作用。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赛季,意籍球员无论是身价、战术作用还是决定性,都达到了八年来的顶峰。
看一看身价榜单,国米身价最高的6个人,意籍球员占据半壁江山。
巴雷拉、巴斯托尼、迪马尔科、阿切尔比等人,在这支国米扮演的都是绝对骨干,甚至战术核心、轮转枢纽的位置。
无论场上,场下,意群星都不再只是“辅者”,而真正成了领袖。
这是因为巴雷拉、巴斯托尼、迪马尔科等人连续多年进步;这是因为蓝黑军这些年来,从当年的森西、巴雷拉,到如今的弗拉泰西,财政再困难也始终在坚持引进本土战将;这是因为八年来,国米始终在坚持最初定下的决策。
为什么苏宁当初确立了“本土化”方针?一个主要原因,是苏宁入主国米元年。蓝黑军经历了德波尔-皮奥利-维基三任主帅的乱局,对一些外籍球员动辄引发更衣室危机,始终心有余悸。国米意识到,本土球员在归属感、态度、管理方面,有巨大优势。
举个例子:本战,赛后巴斯托尼采访时指出:“我们过去数月都是密集赛制,在国家队消耗不小,所以有些疲惫。小因扎吉对我说,如果我再无法到位,他就会换我下去,这是训练场上就有的规矩。”
以巴斯托尼如今的地位,教练敢如此“威胁”,丝毫不担心球员会不服从甚至闹事,这正揭示了本土球员的优势:乖巧听话、态度好。换卢卡库那样的性格,教练怕是会束手束脚。
总之,国米高举了八年的本土化旗帜,正在结出硕果。
定下了目标就予以坚持,这始终是件值得称道的事。回顾八年来的风风雨雨,人们意识到,大到治国,小到治队,所谓“战略定力”这种东西,是有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