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之间,靴子落地。1月3日,中国足协发布新赛季一系列新政,放开球队冠名、允许球队异地搬迁、外援数量增加。这三大重磅举措不仅是过去数年来业内讨论的重点,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提升联赛质量的核心环节。
一项新政发布的背后有支持的声音,自然也会有意见相左的现象,这是舆论场中的正常现象。就足协2024年的“当头炮”而言,可谓已经极大释放了政策空间,对过去因为行政原因束缚联赛机制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松绑。
在坚持中性名政策的情况下,球队冠名得到了政策支持,这是当下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寻求生存发展的最直接方向,也是最可能实现球队价值变现的渠道。允许球队异地搬迁更是成为中下游球队兜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联赛整体经营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的情况下。职业俱乐部搬迁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
2016年,中国足协颁布禁止俱乐部跨省转让政策。目的在于建立职业俱乐部有序发展的制度,增加球队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但近年来不少城市对足球的投入热情下降,对城市资源需求量巨大,职业足球俱乐部自然陷入了危机之中。至于外援数量增加,则是提升联赛观赏性的最直接举措。2023赛季,三级联赛重回主客场制,球迷入场人数相当可观,但比赛质量却亟待提升,净比赛时间相比于赛会制时期更出现了下降。增加外援报名与出场数量,可以缩小球队之间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土球员的危机感。
事实上,在新任足协领导班子组建完毕之后,关于上述举措的讨论便一直在进行。足协杯决赛期间,足协与相关球队也有过积极的对话。在政策讨论的初期,关于异地搬迁、外援数量增加等政策实施的可能性一度希望不大。但最终三大政策落地,既说明了联赛改革的迫切性,也体现了管理者对于扭转联赛发展颓势的积极性。
但无论是从业者还是球迷,都应该意识到,对于千疮百孔的职业联赛而言,政策的刺激性再大,也需要市场消化和吸收。足协的初衷究竟是如愿以偿还是事与愿违,只有时间才能够给出答案。回想上任足协提出的中性名与引援调节费等政策,也有着充分的出台背景支撑。但最终并未能重塑联赛有序发展机制,反倒站到了职业球队的对立面,最终损害了市场主体的信心,造成了久久无法痊愈的伤害。
至于本次的足协新政,也有诸多问题等待厘清。放开球队冠名却不允许球队股东元素出现,但不是所有球队的招商工作都能够顺利推进,排除股东是否会影响投资人热情?异地搬迁解决了四川九牛等球队继续生存空间的需求,但同时也需要有配套举措出台,避免新一轮搬迁潮的出现。在外援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更需要关注青训事业的发展,提升U21联赛的运营机制,保证青少年球员的健康成长。
当下,新赛季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随着本次新政的公布,相信未来的中国足坛格局将会有明显的变化。作为从业者,我们希望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希望这个行业更加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减少“人祸”,就是对中国足球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