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尔多瓦豪门谢里赴战胜了同样来自东欧的球队萨格勒布迪纳摩之后,他们历史上第一次闯入了欧冠正赛之中。球迷们其实对于东欧球队不甚了解,大部分出名的俱乐部像泽尼特、莫斯科中央陆军、顿涅茨克矿工等俱乐部都比不上西欧的俱乐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双方产生了差距?而东欧的俱乐部又是如何奋力追赶的呢?
反攻德国人一砖一瓦拆毁柏林墙之后18个月,前南斯拉夫冠军贝尔格莱德红星击败了马赛夺得了欧冠冠军的奖杯。而在决赛中,贝尔格莱德红星的主教练彼得洛维奇下令全队为了夺得奖杯不惜死守到点球决胜。即使如此消极的战术,也没有影响人们看好东欧足球将从此迎来灿烂的明天。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政治格局的巨变导致这一地区的足球基础遭受了重创,众多东欧球星流落国外,西欧传统大牌俱乐部则利用这一时期扩大了同东欧球队之间的差距。自从1994/1995赛季冠军杯赛制改革以来,基辅迪纳摩在1999年打进冠军杯半决赛是东欧取得的最好成绩。在这10多年的东西欧足球对抗中,东欧俱乐部处于绝对的下风。
这几年时间,东欧俱乐部的财政状况转好,球队实力加强,联赛争夺也愈发激烈。以前东欧球星投奔西欧豪门球队,而如今在俄罗斯、捷克等国家的联赛中也出现了众多来自西欧的球星和教练,这都预示着东欧足球开始对日益深陷经济危机中的西欧展开了反攻。
东欧剧变从196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击败巴塞罗那夺得欧洲优胜者杯,打破西欧国家对于欧洲三大杯的垄断。到1991年贝尔格莱德红星赢下了欧冠冠军杯,东欧球队先后在欧洲三大杯中6次卫冕。贝尔格莱德洪兴队点球夺冠是冠军杯历史上第二次由东欧的球队捧杯,另一个球队则是布加勒斯特星队。后者在1986年击败了英格兰主教练维纳布尔斯率领的巴塞罗那,其战术也是和贝尔格莱德红星如出一辙。可惜的是,就在贝尔格莱德红星前锋潘德夫射入捧杯的那利点球之后的不到6个周的时间里,贝尔格莱德陷入到一片战火之中。红色政权在东欧的崩溃对该地区的足球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政府补贴日渐干涸,大牌球星流向国外,贝尔格莱德红星一夜时间就损失了潘德夫、普罗辛茨基和萨维切维奇等多名球星。
1991/1992赛季,欧足联改革赛制,将八强分成两个小组打双循环赛,小组冠军进入决赛进行争冠。如果不是因为欧盟对前南斯拉夫的制裁,导致贝尔格莱德红星被迫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与桑普多利亚打小组赛最后一个“主场”。他们完全有可能创造历史,成为东欧第一支连续两年闯进决赛的球队。这场失利对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东欧足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于东欧球队来说,专制政权的解体让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结构不复存在。当地市政府,行业不再拥有足够的财力或愿望,从紧巴巴的预算中拨款支持嗷嗷待哺的足球俱乐部。由于政府不再阻挠球员赴国外淘金,许多球队发觉自己的每一次成功都加快了核心球员投奔国外的步伐。而1996年生效的博斯曼法案,更是促使球员的流动进一步被放款。以莫斯科斯巴达为例,他们在1995/1996赛季冠军杯中6场小组赛全胜。但是这个不俗的成绩却导致他们在当赛季冬歇期失去了奥诺普科、尤兰、切尔切索夫和库尔科夫四名主力球员,结果在1/4决赛中被法甲劲旅南特击败。
私有化东欧球队的私有化过程通常演变为极具讽刺意味的闹剧。免不了要被有关当局审查那些见不得人的财务报表。格鲁吉亚的一家俱乐部第比利斯迪纳摩,过去一直由内务部经营。在捧得欧洲优胜者杯之后,私有化之后三名主要股东因为被控盗用公款被囚禁。内外部只好接管球队。在俄罗斯,莫斯科鱼雷队的产权纠纷导致该球队重组并且更换了名字。当然,并非所有俱乐部的私有化都以悲剧结尾。上个赛季,圣彼得堡泽尼特获得俄超联赛冠军。俄罗斯率先复兴,莫斯科斯巴达克在三大杯均闯进过半决赛,虽然俄罗斯俱乐部从未赢得过欧洲锦标,但俄罗斯却是东欧足球复兴势头最强劲的急先锋。油价飞涨,石油公司成了职业俱乐部的“财神爷”,俄罗斯足球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有钱过。前斯巴达克队主教练罗曼采夫决定给该队硬朗的传统添些南美风情,第一个吃螃蟹的巴西人莱昂尼达斯在训练中冻伤,几乎是吓破了胆。第二位巴西外援罗布森(此人因仰慕前英格兰队长而改名)则适应得多,在2000/2001赛季4比1大胜阿森纳的比赛中,他给“兵工厂”添了不少麻烦。巴西人成了俄罗斯足球的宠儿,传言曾有西伯利亚的一位石油大王居然买下了整整一队巴西外援。
在2004年,俄罗斯联赛共有114名外援,中央陆军在2003年夏天花了500万欧元引进克罗地亚前锋奥利奇,俱乐部用350万欧元签下了捷克中场雅罗西克。而莫斯科火车头的进步令人称道,主教练肖明当年曾为莫斯科斯巴达克在欧战中打进第一球。他回忆后来道:“我刚来时,看台上不过几百人,现在只要遇上大赛必然满座。”这都归功于肖明和俱乐部主席菲拉托夫携手营造的良好内部环境,他们的用人方针是:优先购买俄罗斯球员。
外援俄罗斯铁道部也鼎力支持,拨款为该队兴建了新球场和训练基地。不料两年前铁道部长阿克肖年科被控诈骗下台,火车头的财务状况马上吃紧,即使得到莫斯科铁路公司的赞助,他们还是将主力后卫伊格纳舍维奇转手给莫斯科中央陆军。不过这个打击远没有斯巴达克在1995/1996赛季同时失去4名主力那么沉重——那实际上扼杀了该队夺取冠军杯的任何希望。基辅迪那摩是整个东欧最成功的俱乐部,他们曾10次夺得前全苏联赛锦标,乌克兰独立后又夺得10届乌克兰联赛冠军。该队成功的秘诀就是执教和经营策略贯彻始终。铁帅洛巴诺夫斯基在60年代从马斯洛夫手里接过帅印,他去世之后,米哈伊利琴科接任,基辅的风格一直没有变过——传递迅速,全场紧逼。和所有伟大的教练一样,洛巴诺夫斯基不断进化自己的执教手法。由于政府对业余体校的资助逐渐渐少,本地的天才也随之绝迹,他将注意力转向外援。米哈伊利琴科是前苏联获得1988年欧锦赛亚军的功臣之一,他随后转战意甲和苏超,效力过桑普多利亚和格拉斯哥流浪者,见过不少世面,他更适合如今乌克兰足球大都会文化的内涵。基辅迪那摩财源稳定,这一局面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乌克兰共产党总书记施切尔比茨基为迪那摩奠定了坚实的管理架构。前苏联解体后,作为乌克兰的民族象征,该俱乐部被以苏尔基斯为首的富商收购,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和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政府默许迪那摩控制了国内的转会市场。
总结看来,东欧俱乐部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俱乐部现在需要进行的不仅仅是球迷市场的培养,还需要重视联赛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