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选手属于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适合强攻直接上手,优点是前三板凶狠,落点刁钻,缺点是反手想持能力不如横板选手,一旦前三板转化不了主动得分,就陷入了由守转攻,变得相对被动,容易丢分。但是直板选手有一个好处, 后期增加直板横打技术,可以弥补反手一味地推挡。在八十年代前,江嘉良是近台直板快攻打法,体现的就是小快灵。后期虽然涌现了一批优秀选手,但是依旧横板选手占多数,比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庄则栋直板正胶和反胶打法,张燮林的直板削球打法。开始由于国外选手都是横板弧圈球打法,对直板比较陌生,输掉了一些比赛。后来由于研究中国直板选手的打法,直板在一定时间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男乒迎来转折点的是92年天津世乒赛,中国孔令辉、刘国梁、王涛、丁松对阵以瓦尔德内尔、佩尔森为代表的瑞典队时,刘国梁的直板技术,前三板直接上手给瑞典队造成了很大麻烦,反手搓、摆、拧,国外选手也不适应。很快,刘国梁战胜了老瓦,孔令辉战败了佩尔森、蔡振华派出的奇兵丁松一上场,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时间,刘国梁名声大噪,再后来先后获得奥运会、世乒赛、世锦赛的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满贯的获得者。
平心而论,刘国梁技术不差,否则也不会获得这么多世界冠军,主要当时还是大球时代,球的旋转和速度都不如小球时代。欧洲“三虎”萨姆索诺夫、瓦尔德内尔、普利莫拉茨以及法国的盖亭,比利时的塞弗都是横板选手。讲究的是中远台对攻,两面拉弧圈球打法,对直板普遍不适应,尤其是接发球环节处理不好,这才为刘国梁、孔令辉、王涛在世乒赛为中国重夺思韦思林杯立下汗马功劳。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韩国的柳承敏也是直板,正手更加凶狠、果断,不出台的球也敢于上手。马琳的正手爆冲能力在世界上是超一流,前三板无人能敌!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他与王励勤打满7局的场面。而他赢球的几局,统计数据分析,前三板主动上手得分高达78%,而直拍横打得分仅占到10%多一些,可以说马王巅峰对决的那个年代,马琳得分主要依靠的还是侧身强拉,前三板辅之以直板横打技术。反观王励勤,赢球的几局,都是横板中远台两面拉弧圈球居多,也就是抑制住了马琳的前三板得分。这就是看谁主动上手,谁就可以抑制住谁了。乒乓球本身就是控制与反控制,抑制与反抑制的关系。
再说来自八一体工大对的王皓,是吴敬平的高徒,从小练习的就是直板横打,相比马琳、刘国梁,基本功更扎实,如果说刘马使用反手是尽量不丢分,那王皓使用反手就是主动得分。因为他的正反手更加均衡,使用更加合理,反手也能积极主动的上手得分。
但王皓也有缺点,那就是心理素质差一些,稳健有余,凶狠不足,到关键球不敢搏杀,因此才有雅典奥运会负于柳承敏,直到退役也没有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
接下来再说新时代的许昕,中远台对攻技术一流,不论是侧身强拉,反手直板横打,中远台放高远球,无不是得分利器,对马龙、樊振东更有霸气,看他打球就是在享受生活!
总体来说,直板的优势在于台内短球好处理,可搓可摆可挑,反手也可以拧,类似于横板的反手。而横板就是拧拨技术,比较单一,在台内球的处理上不如直板灵活。直板的劣势还是反手,如果不是从小练习反手直拍横打技术,还是靠以前的推挡,那么很难立足世界一流,乃至超一流选手的行列,喜欢乒乓的球迷,可以关注一下中国台北的蒋澎龙就是很好的例子。好在是现在中国的少儿乒乓体校培养直板选手时,都在加强反手的力量和旋转训练,一开始就学习的是直板横打技术。而在国外呢,练习直板选手的运动员少之又少,他们基本都是两面拉弧圈球打法,大开大合,技术不够细腻。直板厉害还是横板厉害?还是要看运动员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