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注册球员数量仅有隔壁韩国、日本的十分之一和百分之一。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国家队会踢不过这两个老对手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不过,我们也常看到有球迷并不认同以上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踢球的人少不是问题,只要在单个球员的身上投入更多资源,我们就能提升球员成才的几率。
这种道理看上去似乎也说得通,但问题是中国足球当下基本就是这么做的,我们踢球的人之所以这么少,跟培养球员所需要的费用过高有很大关系,光是上足校一年的学费就要数万元。因此,我国的青训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又贵又没用,那么现实的情况为何会与人们的想象差这么多?近日,前国脚杨晨为我们找出了答案。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洋帅好还是土帅好,一直是中国足坛的热点议题。而这种土洋之别,也一直延伸到了青训教练当中。
据杨晨在一档节目中所称,当前我国的本土青训教练即使是职业球员出身的,年薪也不过3万2,而一位根本不会踢球的外国人只要肯来中国当教练就能拿到高达50万的年薪。
与职业球队的主教练不同,基层的足球教练需要言传身教来为小球员打基本功,其自身的资质还是非常重要的。而杨晨的这番话点出了国人对于足球的一个误区,在有些人眼里似乎只要长着一副外国人的面孔在踢球上就一定比中国人靠谱。
长此以往,有潜力的国内教练难靠教球吃饭,而野路子外教则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怪不得我们的青训会如此昂贵,又毫无成效了。
最后,我们试着更深入地探讨一下,为什么中国青训会进入洋教练一定更靠谱的误区?
著名足球解说员刘建宏此前曾转载过一位基层校园足球教练的留言。这位教练提到,要是比赛不出成绩,学校就不搞了,而为了出成绩,他们的比赛也出现了冒名顶替、踢假球等乱象。
送去踢球就一定要成为职业球员、搞校园足球就一定要出成绩。在如此功利的青训思维下,人们不得不孤注一掷的去相信贵就是好的逻辑,或许就是这样让野路子外教们有了市场。不知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