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拼,才会赢。
11月16日是属于中国女排的。
从1981到2019,从首夺世界冠军到十夺世界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一直在战斗的路上。
当38年的汗水和拼搏凝结成一座座奖杯,当无数伤痛和泪水被留在昨天,今天我们是否还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女排如铁般的意志,如钢般不屈不挠的团魂?
1981年的11月16日,所有人都把脚步放慢,搬出邻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拿着板凳,端着茶水、瓜子,边聊着家长里短边等着一场比赛——一场由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傲人战绩首夺冠军的世界杯决赛。
那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中国首次在世界三大球比赛中称王,“五连冠”黄金时代由此开启。
之后的七连胜,五连冠,激情燃烧四十载光辉史,英雄泪,振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时针指向2019,女排世界杯赛场上,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再次拿下世界冠军。郎平教练在全国人民面前说出的一句话更是让所有人热血沸腾——“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然而近40年荣誉的背后,是中国女排汗与泪的付出,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20世纪70年代时,团队缺乏完善的训练器材,甚至连个像样的训练场都没有,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
没有像样的排球馆,就在用竹子搭起的“竹棚”里练;没有成熟的技术走捷径,就笨鸟先飞玩命练。
为了练对球的控制力,袁伟民教练让男陪练拿着球从高台上朝下砸,队员们站在墙角处接,接不起3个好球就不能停。一次,主攻曹慧英被球砸中了脑袋,当场就晕了过去,被抬回宿舍躺了3天才能下床。
为了练习扣球,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常常手臂僵硬,双手都失去知觉。
因为她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要赢。
这就是中国女排,这才是中国女排。
正如郎平说得那样: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
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
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
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
依旧眼中坚定。
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
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
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
因为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偶然和必然。当躯壳被无情的光阴消磨十年,当冤屈的泪水再也无法流出双眼,上帝不会怜悯你。
唯有自己相信那束光真真切切地存在,才能找到继续向前的力量。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有些鸟的光辉是任何牢笼和艰难阻拦不住的,因为不败的希望一定能还你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看女排的故事,就像看我们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曾无数次被打败,但每一次,我们总会撑着断剑站起来,继续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所谓英雄,都是因为勇敢,而非因为无敌,这也正是“女排精神”带给我们永恒的礼物。
袁伟民到陈忠和,再到郎平,22位教练,带出了一个铁打的中国女排,有过苦难辉煌,也有过青黄不接,但每一次艰难之下,中国女排精神都支撑着一代又一代女排教练和姑娘们坚持再坚持,奋斗再奋斗,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而我们也无比坚定地相信,中国女排定会一次次载誉归来,因为“女排精神”的代代相传,就是我们最坚定的底气。
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才可以代代相传呢?
科研上的新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是可以传承的,但是“具体的知识和技术,可能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徒弟从师傅那里获得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思维风格”,是“核心精神”,而不是“知识或技能”本身。
《师从天才》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师承关系链及其影响,让我们能在面对事业与关系考验时观察到人性的深刻表现,领略到那些伟大探索者的经历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