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NBA在中国没有以前火了?

2023-02-10 23:18:57 搜球吧 综合体育

为什么感觉NBA在中国没有以前火了?(1)

昨天,杜兰特被从篮网交易到了太阳,引发了大地震。毕竟,MVP级别的顶尖球星在赛季中期以交易的方式离队并不鲜见,上一个应该还是杜兰特的昔日队友哈登。在我看来,杜兰特的地位显然在哈登之上,他即便不是联盟前二的超级巨星,那也在前三之列,引起轰动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这在我的朋友圈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刷屏,但远没有想象中讨论那么激烈。以莫雷推特事件为分水岭,NBA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黑铁时代。当爱的裂痕已经出现,情感上的修复永远不会那么容易。

从我个人的观察,NBA在中国的热度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并不是我个人的错觉,知乎上昨天出现了一个热帖——“为什么NBA在中国没有以前火了?”,它也引发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

假定我和知乎网友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当然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这一点),我们来剖析一下NBA热度下降的原因。这一局面的出现,是一系列因素共同酿成的,而莫雷那条致命的推特则是导火索。

2019年的十一长假,举国陷入庆祝建国70周年的欢庆之中,爱国浪潮来到了一个顶点。在此之前,腾讯体育刚刚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以5年15亿美元的天价合同成功续约NBA。众所周知,阿里方面出价甚至在腾讯之上,但腾讯笑到了最后。这场胜利引来马化腾亲自下场,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以表彰在谈判桌上表现卓越的下属们。

这一切如一袭华美的袍,让人意乱情迷。莫雷的推特成为了袍下面第一个跳跃的虱子。

早在2017年的夏天,我与体奥动力董事长李义东在他雍贵中心的办公室有过一次长谈。我们聊到了如何击败腾讯体育的话题。当时NBA版权的价格是5年5亿美元,新媒体独播。李义东问我,以远高于腾讯的出价能否抢来NBA版权,比如两倍于腾讯的出价。

我认为当然是可以的,NBA世界的流行格言就是“生意就是生意”,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业联盟,NBA不会与钱过不去。但李义东反问我,即便NBA是最顶尖的体育IP,他为什么不去联合市场上的其他买家共同做成这桩生意呢?

我无从知晓答案,只能猜测他可能没有这么雄厚的资金实力吧。李义东给出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那就是NBA背后所隐藏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

听罢他的分析,我有些不以为然。究其因:其一,当时中美关系并没有后来那么剑拔弩张(也可能是我对地缘政治嗅觉并不灵敏);其二,我始终觉得体育不应该寄生于政治之下,我们经常说体育应该远离政治;其三,彼时NBA在国内高歌猛进,丝毫看不到任何衰退的迹象。

时间会教我做人,也证明了李义东的高瞻远瞩。等到莫雷推特事件爆发,我们终究会明白,体育永远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体育项目。

时任火箭队总经理的莫雷发布了一条伤害了很多国人感情的推特。这在中美两国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莫雷始终不为此道歉。NBA方面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既无法强迫莫雷道歉,亦无法给中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无独有偶,在这之后,厄齐尔也发布了一条伤害了大多数国人感情的推特。但这个事件并没有泛起太大的涟漪,对阿森纳和英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NBA与英超走上了命运不同的两条分岔。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美地缘关系的紧张,再也没有往昔的你侬我侬。贸易摩擦、台海问题,以及国内爱国情绪的走高、美国社会的撕裂,让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且脆弱。

央视停播NBA注定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件。大卫-斯特恩如何叩开央视的大门,我们对此耳熟能详。可以说,没有央视,NBA在中国就不会拥有今天的影响力和地位。虽然随着时代的演进,用户逐渐习惯在互联网上看球,但央视仍然是绝大多数用户观赛的首选平台。

央视停播NBA接近两年的时间,期间仅在疫情第一年湖人夺冠的那个赛季短暂复播了两场总决赛。直到去年3月30日,央视才正式全面复播NBA。但复播之后,央视转播有几大明显变化:其一,“NBA”这三个字母被“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这几个汉字所取代;其二,转播模式改为解说员单口,不再配备解说嘉宾;其三,转播场次有了明显的压缩,目前仅在周末转播两场比赛;其四,央视在相关体育新闻节目中并没有NBA的消息报道。

詹姆斯成为NBA历史得分王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并没有出现在CCTV5的转播表上。昨天的《体育世界》节目对于威少、杜兰特相继被交易也没有任何报道。

央视在NBA转播方面的调整,带来了双重影响。场次,以及转播和报道模式的改变,势必影响到NBA在中国的复苏,因为这些改变都不是朝着一个对NBA而言更有利的方向前进;央视对NBA的冷处理,向公众传递了并没有那么积极的信号,会与部分网友的反美情绪形成合力,这一部分人渐趋对NBA失去了热忱。

这里面的核心因素还是中美关系的魅影在作祟。诚然,在春节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奇才队主场与魔术的比赛期间发表视频致辞,向两支球队、NBA广大球迷和中美民众致以春节祝福。这一定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但是,中美关系并不处于一个稳定积极的态势之中,这不会让NBA在中国的生存环境马上发生质的改变。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除了地缘政治的因素,传统媒体们对于NBA的热情也没有往日那么高涨了。再加上互联网转播平台普遍存在着付费墙现象,又让一部分不愿花钱的网友与NBA渐行渐远。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时间碎片化,愈发依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NBA对于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平台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微博依旧是NBA消息发酵的重镇。在短视频平台,NBA先后牵手抖音和快手。

2018年,字节跳动(抖音母公司,如今已更名为抖音集团)与NBA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时宣布的合作截止日期为2019-2020赛季结束。2021年10月18日,快手与NBA中国宣布双方达成多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快手将成为NBA中国首个内容二创媒体合作伙伴,以及NBA官方短视频平台、NBA视频内容创作社区。

NBA选择快手自然会有自己的考虑,但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抖音平台。只不过,与抖音这一可能是中文世界除了微信之外最重要的兼具社交属性和内容属性的APP的关系转淡,对于NBA内容传播与扩散还是有一定不利影响。如今的快手与抖音不在一个level上,这应该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更致命的是用户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短视频平台吸纳,这势必会重塑用户的观赛模式。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边看比赛边刷短视频,甚至一部分球迷完全放弃了比赛,仅需要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取相关资讯即可。

用户生活模式的变化,不仅影响了NBA,对所有体育赛事都会产生影响。只有像世界杯、奥运会这种全社会的热点事件,才能勾起全民的观赛热情。相对来说,NBA受影响会更大一些。它的比赛基本都是在北京时间上午举行,很多用户忙于上班、上学,之前是偷偷摸摸看球,现在利用工作间隙刷刷短视频就可尽知天下事,观赛时间被压缩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此:之前年轻的NBA球迷正在步入中年,对NBA的热情被生活消耗殆尽;新一代年轻人所面临的选择更多,这个群体被电竞、二次元、网红直播等新鲜事物分流;易建联、周琦之后,再也没有中国球员出现在NBA的赛场上;疫情让很多中年人疲于生计,无暇在NBA等娱乐项目上消耗太多精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是NBA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分倚重三分球、球星常规赛狂刷数据、个别球队的摆烂。对此,我并不十分认同。除了一些球队的摆烂无可避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NBA的观赏性,小球打法以及球星的极致个人表演都让NBA更有魅力、更具话题性,认为这影响了NBA的热度过于牵强。

NBA在美国的收视率,以及新一轮版权协议将卖上天价,证明了这一套对美国球迷是行之有效的。NBA球队的价格和球员的薪水也是水涨船高。威少本赛季的年薪都达到了惊人的4700万,姚明那个时代麦迪2000万左右的年薪就已经是联盟的顶薪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NBA本身的欣欣向荣。

NBA在中国没有以前那么香了,绝非单一因素酿成的,而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对于NBA在中国的发展来说,这句至理名言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