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慕说,“天津足球,二十年一个张晓瑞,五十年一个于根伟。”
一九九六年底,国足征战亚洲杯。在一场默契球中,拥有精兵强将却受制于小农意识的戚务生,指挥国足被相马直树一脚有意无意地撩射,踢出了亚洲杯。
这么不明不白的失败引起国内舆论大哗,有关方面不得不下令,远在巴西留学的“健力宝青年队”提前回国,万里勤王。
四小天鹅
彼时的健力宝队以李金羽突前,李铁、隋东亮双后腰殿后,张效瑞居中,四子呈三叉戟状分布,挺起了全队的脊梁。
其中,尤以踢前腰的张效瑞最为引人注目,轻巧地带球突破、灵动的跑位扯动,以及种种匪夷所思的即兴发挥,技术和风格为几十年的中国足坛所罕见。
后来的阎嵩、蒿俊闵、毛剑卿也擅长突破,但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像张效瑞一样,以“巴西人的方式”踢球。
那时的张效瑞,只凭几个原地晃动的假动作,就把甲A的王牌后卫们晃得东倒西歪。让人不由地会心一笑,“和小天鹅们比起来,那些家伙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任溶波评价当时的张效瑞时说:“不但能控能突,而且能传能射,也难怪足坛名宿张俊秀将其誉为‘中国的中田英寿’。”
人们开始惊诧,在亚洲杯及奥运会预选赛上如此窝囊的中国足球,居然还有这么一支充满技术韵味和阳刚朝气的青年近卫军,“四小天鹅”的雅号也不胫而走。
生不逢时
一九九九年,张效瑞荣膺“甲A最佳新人”,但他终究是生不逢时。
彼时,足协在“三从一大”、十二分钟跑等“魔鬼政策”的导向下。经过高丰文、徐根宝和戚务生三位注重力量、拼抢和防守的“宗师”持续十多年的修正运动,以苏永舜、曾雪麟为代表的崇尚技术、提倡个性的流派已经失去了主流地位。
联赛场上充斥着人高马大的“搅屎棍”,秦国荣、彭伟国等技术尖子饮恨国家队,等待张效瑞的自然也不会是阳光大道。也正因如此,在“四小天鹅”“中,最成功的是“跑不死”的李铁。
在这股浩大的反技术洪流中,他成为一个另类,直至成为一个牺牲品。
霍顿治下的国奥队,张效瑞成为标准的鸡肋,霍顿不可能看不出张效瑞的天赋,可惜他从来不根据球员特点设计战术,在他严谨到刻板的战术体系里没有张效瑞的位置。
从一开始,足协选择这种传统理念和打法的英国教练,担任一支在巴西留学了近五年的技术型球队的主帅,本来就是在乱弹琴。
在霍顿的国奥队,“超级替补”张效瑞曾经获得过完整的四十五分钟。
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国奥队在九强赛里迎战韩国。平行站位的中国队以密实的中场退后防守硬扛韩国人,在进攻时形单影只,迟迟打不开局面。
上半场结束前的读秒阶段,韩国人抓住门将陈东的出击失误,拿到一个客场进球。
中场休息时,张效瑞开始在场边热身。比起以往规定的三十分钟,这一次霍顿给了张效瑞一整个下半场。
他跨过边线,踏入场地,球粘在他脚下,上半场艰难得像在举铁的队友们,像突然学会了踢足球,一次次跑向正确的地方。
他把两个韩国人挡在身后,用突如其来的马赛回旋突破了另外两名韩国人,冲向禁区弧顶,四个韩国球员惊慌失措。那一刻,他像一段天鹅绒在钢铁里穿行。
场上仿佛有一束追光灯打在张效瑞的身上,他在人们的注目中直传、突破、远射、主罚定位球,然后帮助张玉宁扳平了比分。
双重悲剧
张效瑞的悲剧是双重的,他没有赶上年维泗时代技术足球的春天,单纯的他偏偏又生活在土政策繁多、潜规则盛行的中国足坛。
像中国足坛很多技术型球员一样,张效瑞自身也存在诸多缺陷,身体单薄、作风偏软、生性慵懒、知识贫乏等。这样的球员,一旦生存环境不良,很容易夭折。
在四小天鹅时期,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乃至阿谀奉承,张效瑞自视过高,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在“我就是这种风格”的豪言中忽略了自己的短板。
二零零年七月,金志扬卸任。此后几任主教练都和张效瑞发生过矛盾,不愿重用,张效瑞也不低头,“不让我踢,我也无所谓,如果让我改位置踢,我也不愿意改,就不踢。”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长时期打不上主力,张效瑞难免浮躁,在身体状况、竞技状态都很一般的情况下,他听信经纪人的怂恿,匆忙赶时髦留了洋。
他加盟了德乙球队亚琛队,这也是谢晖所效力的球队。不过,那段时间,张效瑞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机会。
他说:“一个球员要融入一个整体,光靠场上是不够的。语言不通,球实在是没法踢好”。张效瑞从亚琛队回天津时,只带回来了一套亚琛队的运动外套留作纪念。
留洋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回国后更没有位置。不得已上了转会榜,在紧缩银根的大背景下,没有俱乐部会为一名体能欠佳,又已经几年没打比赛的过气球星提供一份像样的合同。
二零零五年初,天津球迷不得不直面这样的伤感,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近十年来天津足球两大标志性人物,张效瑞和于根伟同时淡出球场。
短短几个月,张效瑞几乎走遍了四方。深圳健力宝、长春亚泰、辽宁中誉,三度碰壁,临近转会期结束,他找到上海中邦这最后一个“避难所”。
第二年,张效瑞退役。两年后,他改头换面成为天津松江的主教练,征战中乙。
飞铲悬案
有传言称,年轻气盛的张效瑞当时扬言,国奥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国家队。在一次卖力的训练课上,他遭到了某位国家队老大哥的报复性铲球,受重伤。
“谁铲伤了张效瑞”是个悬案,范志毅、李明是被猜测最多的人。想搞清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其实并不难,张效瑞进入国家队集训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一九九七年和二零零年有记录。
张效瑞最后一次出现在国家队集训名单中是在二零零年的七月份,当时他确实是伤退了,但是在联赛中受伤。而当时的二十一人大名单中,既没有范志毅,也没有李明。
张效瑞也有在国字号球队受伤的情况,但是不是在国家队,而是在霍顿治下的国奥队。期间,张效瑞受过一次伤,脚踝处有一块游离骨头,这也成为后来限制他提高的因素之一。
所以这个“大佬铲伤张效瑞”的说法,大概率是一种臆想。
后来人们总是会想到,刚归来时的健力宝队,不能不说是出类拔萃,可一到了国内,没用几年,大都“泯然众人矣”。
后来的“零八之星”又进了德国的“温室”,最终的奥运会正赛可谓踢得稀烂,中国足球就在这样不断地轮回中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折磨。
前天学巴西,昨天学英国,今天又想起要搭上德国人高速运转的铁甲战车。蓦然回首人们发现,四处“学步”的中国足球,如今只能够爬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