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讨论库里的奥运经历。
在这几场赛事中,尽管36岁的库里时常遭遇琼斯、老六、沃特斯等对手的紧逼防守,导致了比赛中的不利局面,这在观感上显得不尽如人意。然而,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表现对美国队的整体影响可能并不严重。
为什么全世界都知道库里是防守弱环,但科尔还是要把库里大量留在场上?除了地位、除了那些陈词滥调的进攻增益因素外,我认为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
美国队实际上不惧怕针对库里进行“点名”。
美国队真正怕什么?
经过多年的观察,包括近期美国男篮的表现,我发现美国队似乎一直担忧着同样的问题——他们害怕对手的全面爆发,尤其是当对方的任何球员都能在关键时刻命中三分;担心对手的快速反击如同洪水般汹涌;同时,他们也惧怕那些战术执行流畅、三分投射精准的队伍。
(以前担心遇到技术型内线会吃亏,但这次内线实力增强了很多。情况有所好转)
然而,他们实际上并不畏惧对手利用阵地战一对一与他们较量,赌注在于成功率的对比——尽管库里的存在可能会使对手的成功率较以往有所提升。
在热身赛中,南苏丹的精准三分雨迫使美国队在最后一刻才分出胜负,然而到了正式比赛中,他们过于依赖对库里的个人进攻,最终以17分之差落败。
波多黎各在比赛中主要针对美国队的双后卫线,包括替补三号位球员都不断尝试挑战库里的防守,但最终以21分的差距落败。
是的,老六和琼斯都“赢了数据”,但比赛结果上看美国反而变轻松了——你可以认为这是结果论,但我觉得这是有内在规律的:
提及库里的战术定位,其实根植于后卫主导的个人单打与简化的短距离挡拆配合。这种策略的简化直接导致了队友参与度的降低,减少了他们的球权和触球机会。这一变化使得美国队伍面临一种他们最为忌惮的情景:即多名不熟悉的球员突然展现出爆发力,对整体防线构成巨大挑战。
而当球权集中在一两个后卫手里。
在比赛的初始对峙阶段,对方的后卫展现出了出色的投篮状态,并且频繁地通过个人技术主导进攻。一旦美国队派遣第二阵容上场,防守强度的显著提升与防守战术的改变(如换人防守)就会令对手感到措手不及。理论上,这可能促使球员调整进攻策略,然而,出于直觉,他可能仍坚信自己当前的手感极佳,倾向于继续尝试单打。
琼斯在对阵南苏丹的比赛中深受困扰。
倘若这些防守方持续“固执己见”,进入下半场与终局阶段时。他们将面临体能方面的挑战——并非所有队伍都能像美国那样拥有丰富的后场明星资源——而美国队也将“助他们一臂之力”,利用自己高大的前锋与健壮的后场,在进攻端针对性地针对这些较小的后卫球员。
一轮再返覆,赛事由南苏丹对阵美国、波多黎各对阵美国,最终演变为琼斯与老六各自独力对抗美国全明星的连续攻势……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比赛对手没有获胜的可能性。
我们确实需要对美国队的防守策略给予高度赞誉——到目前为止,每当对手企图通过高大前锋或内线球员向库里的防线发起强力冲击时。美国队的锋线球员(包括塔图姆、勒布朗和kd)总是能够迅速抓住对方难以迅速传球的劣势,成功地将防守对位调整回来。
哪支球队有望成为对美国的真正挑战?
在我看来,加拿大和德国是两大关键对手,他们凭借其后场和侧翼的丰富人才资源,以及在防守对位和远投方面的高水准表现,具备了挑战本届美国男篮的实力。
(其中加拿大,我认为可能会是本届美国队的最大考验:这是一场“NBA内战”式对决,热身赛美国的取胜并不说明下一次他们也能轻松取胜,结果其实有很大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