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比斯利,NBA2008届的榜眼秀,还在33岁的年龄就已经要被CBA球队裁掉了。对于一个尺寸足,得分技巧出色的前锋来说,能走到这么一步还是不容易做到的。比斯利是浪费天赋的一个典型,大学时期,比斯利是那种看起来毫不费力就能统治赛场的球员,但到了NBA,天才的技巧和桀骜不驯的性格给他带来更多的是麻烦。辗转NBA各支球队,再到CBA谋生。比斯利的个人打法一直没变过,拿球就是个人单打,职业生涯都在吃天赋,在他的天赋还真的吃得开的时候,这一套打法虽然上限非常有限,但起码在NBA打上个10来分钟,当个纯得分的第二阵容球员问题不大。但不论在哪支球队,整体的风格基本就没变过:性格问题,基本不服从管理;单打独斗,上来就是持球进攻,想要其他的技能基本没有。纯吃天赋饭,一旦得分技巧不能超出周围球员的时候,就会因为起不到其他的作用而被无情淘汰。所以比斯利在还有能力在NBA得分的时候就来到了CBA,而在CBA赛场上失去轻松得分的能力后,也成了CBA新赛季被解决的首位外援。原因一:CBA球队的进攻体系变化迈克尔-比斯利是上海队的老朋友了,首次打CBA,就是加盟的上海大鲨鱼队,在2014-15赛季,出战37场,场均能得到28.6分10.4篮板5.2次助攻,彼时,比斯利只有25岁,实力和年龄正值巅峰,28+10+5的数据是手到擒来。之后,他转战到山东金星,场均数据进一步提升,场均能拿到31.7分,13.2个篮板,投篮命中率54.9%,这种统治级的表现也让他获得了CBA2015-16赛季的常规赛最佳国际球员。比斯利身高2米09,体重107公斤,巅峰期在职业生涯第三个赛季,就能在NBA拿到19.2分,5.6个篮板,三分远投、突破和中距离,打法样样精通。但这类天才球员,一旦脱离高水平赛场,下滑也非常快。比斯利上一次在CBA打球,是在广东华南虎队,那时的比斯利29岁,在强大的广东只打了5场比赛,首发了5场,场均上场32.4分钟,得到22.4分,9.8篮板和4.4次助攻。在CBA的辉煌经历和并不大的年纪,让上海队在组豪华阵容的时候,在外援中选择了“老朋友”迈克尔-比斯利。这个时候,距离比斯利第一次为上海大鲨鱼打球(2014-15赛季),已经过去了8年。8年间,CBA的进攻体系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之前,他们更加地依赖外援,各项数据榜单通常都是被外援们占据,而外援也一用就用一整场,能不能赢球,和外援的实力和带队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但现在,已经不是只靠外援打球的时候了。国产球员的进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国产球员。再加上篮球战术在这8年的进步,更强调空间、移动和防守轮换,篮球也逐渐变成5人配合,比拼综合实力的比赛,像过去那种外援上场,持球整场投,带走胜利的比赛已经销声匿迹。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完全不知道怎么配合着团队打球的得分手,就很容易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而上海的本土球员实力恰好实力都还不错,一直用比斯利去主导进攻,其他的球员就很难真正地参与进来。原因二:上海急需改变,外援调整只是第一步比斯利能成为新赛季第一个被解约的外援,还有个重要因素:现在的上海大鲨鱼,不改变实在是不行了。本以为豪华阵容会在新赛季打出开门红,结果前四场只赢下了一场,赢得还并不轻松,球队确实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改变是刻不容缓的。从外援开始往往是最容易的,但比斯利固然有问题,却不是这支球队最大的问题。球队不够整体,拧不成一股绳,大家到了场上各自为战,就难逃输球的结局。如果说比斯利不打团队配合是问题的根源,但直接DNP比斯利看看效果就行了。但在比斯利没打太久的情况下,上海依然是输球,这就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比斯利”三个字了。从实际出发,比斯利不是问题的根本,但却是解决问题最快的答案,这才是比斯利会快速告别本球队的原因。